• 彭水首頁>新聞頻道>時政>
    §當前位置: 彭水首頁>新聞頻道>時政

    彭水多舉措抓好石漠化治理 :“石頭山”變“綠色銀行”

    發布時間:2022-12-1515:57:51彭水黃智宇
    彭水是全國100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縣之一。近年來,該縣通過封山育林、荒山造林、退耕還林、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,以林業建設、產業帶動等模式全力推動生態建設,共治理石漠化區域20多萬畝,讓昔日的石漠化荒山披綠裝,變“金山”。

    (重慶彭水網 融媒體首席記者 趙 勇 融媒體記者 任 會石窩披“綠裝”,荒山變青山,行走在彭水大地,一抹抹綠色成了石漠化山區最靚麗的色彩。

    2022年,靛水街道文武社區治理后的石漠化區域,植被茂盛環境優美。

    2008年,靛水街道文武社區石漠化治理前,石漠化區域是典型的石頭山。



    彭水是全國100個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縣之一。近年來,該縣通過封山育林、荒山造林、退耕還林、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,以林業建設、產業帶動等模式全力推動生態建設,共治理石漠化區域20多萬畝,讓昔日的石漠化荒山披綠裝,變“金山”。

    2022年5月7日,在潤溪鄉櫻桃井村,治理后的石漠化區域林木蔥郁,青翠的群山、便捷的交通與美麗的村莊,共同構成了初夏時節美麗的鄉村畫卷。

    2022年3月8日,靛水街道大廠壩村村民在石縫中種植油茶。大廠壩村通過石漠化治理項目,種植2240畝油茶。


    在治理模式上,我縣始終堅持因地制宜方式開展石漠化治理,對海拔1000米以上宜林荒地、撂荒地營造以柏木、柳杉、馬尾松為主防護林;對海拔500-1000米以內或坡度在25-35度以內坡耕地區營造以香椿、榿木、馬尾松、柏木為主用材林;對海拔500米以內或坡度25度以下土質條件較好的地塊,種植枇杷、桃子、李子為主的特色經果林,在治理好石漠化的同時,促進農民就業增收,實現了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“三贏”。比如,我縣在阿依河流域,摩圍山風景區,阿依山、鞍子鎮等地通過對自然風景區的石漠化治理,為本已風光宜人的自然風景區錦上添花,進一步豐富旅游資源;在長生鎮三合社區、巖東鄉河壩村等鄉鎮,種植山桐子、青脆李、黃桃等經果林,讓昔日的“石頭山”變成村民增收致富的 “綠色銀行”。

    2020年3月22日,長生鎮三合社區村民正在為黃桃除草。2017年,三合社區種植1000畝黃桃,讓荒山變成花果山。

    2022年5月31日,村民在紹慶街道枇杷園采摘枇杷。阿依河社區在石漠化區域種植200畝枇杷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。


    如今,曾經的石漠化區域變得林木蔥郁,生態環境持續向好,林下經濟、生態農業、生態旅游等發展勢頭正勁,特色產業的發展成了解決石漠化問題的“良方”,為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。

    2022年2月14日,巖東鄉河壩村村民正在管護青脆李。2014年,巖東鄉在石漠化治理區域種植青脆李3000余畝,實現農業轉型發展,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增收致富。


    分享

    手機閱讀    |    返回首頁

    中文综合欧美少妇,乱伦欧美三级自拍_ 少妇三级免费自拍,无码亚洲影视自拍